“东深供水”珍贵档案首开放,见证湾区发展足迹
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天,广东省档案馆围绕“请听档案说”主题,举办第18个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通过深挖馆藏资源、融合多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档案文化体验,用档案讲好新时代故事,普及档案知识,让历史“亮”出来,故事“响”起来,体验“潮”起来。
“东深供水”珍贵档案首开放 见证湾区发展足迹
活动现场,为纪念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广东省档案馆首次开放28件珍贵档案,包括17份文书档案和11张历史照片,完整展现这项“生命线工程”从立项、建设、竣工、扩建改造等全过程,印证了粤港两地一衣带水、血浓于水的关系。
据档案记载,1964年4月22日,粤港双方在广州签订首份供水协议,约定自1965年3月起,每年向香港输送6820万立方米东江水,终结严重缺水的惨痛历史,保障了香港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首期工程仅用11个月建成。后历经三次扩建,至1994年对港年供水量增至11亿立方米。2000年启动的全面改造工程,更将水质提升至国家Ⅱ级标准,年供水能力达24.23亿立方米,实现了“量”和“质”的双重保障。档案还首次披露了三封香港同胞的感谢信,字里行间饱含对内地无私供水的深情致谢。
据介绍,东深供水工程是粤港携手合作的标志性工程,是“一国两制”伟大实践的生动缩影。自建成通水以来,这项“生命水线”跨越山川阻隔,以“一脉相连、饮水思源”的深厚情谊,将粤港澳大湾区血脉紧密相连,为香港繁荣稳定和“一国两制”行稳致远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更成为凝聚两地同胞情感、推动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此次东深供水工程相关档案的系统开放,以珍贵的历史文献为载体,生动展现了粤港两地风雨同舟、携手共进的奋斗历程,谱写了同心护繁荣、携手创未来的时代华章。
多维赋能让档案故事"声"动湾区
活动当天,与广东财经大学共建“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地”、与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共建“党建育人基地”正式挂牌,进一步拓展了思想政治实践教学的辐射范围,持续深入构建“档案资源赋能思政教育,红色文化铸魂育人”特色模式,让红色档案成为“行走的思政课”,让红色基因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活动现场还推出了广东省档案馆宣传片——《兰台回响》、广交会档案宣介微视频,上线“烽火印记—档案里的抗战日历”公众号栏目,多维赋能档案文化传播,让公众沉浸式感受档案魅力,传承历史记忆。
现场还举办了全运会档案、抗战档案捐赠仪式。此次捐赠进馆的档案包括六运会、九运会、十运会相关档案,十五运会会徽、吉祥物设计稿、吉祥物创作场景照片;以及侵华日军罪证日文图文史料——《华南派遣军照片集》《华南派遣军振武兵团志》《华南战线从军记》日记篇、通信篇,日军侵华士兵通过军事邮笺寄往日本国内的书信、明信片,日本海军重型巡洋舰妙高号指挥官的助理侵华期间写下的4本日记史料扫描件等。为丰富档案资源、传承历史记忆提供重要支撑,也为研究体育发展历程与抗战历史增添了鲜活素材。
据悉,2025年下半年,广东省档案馆还将陆续推出抗战主题档案展,首次公开展示1942年日本防卫省关于强收香港法币的密件、粤籍南侨机工许木证件及照片等档案;特别策划《传承·创新·共融:从六运、九运到十五运的湾区交响》主题档案展,通过六运会、九运会等全国运动会珍贵档案,展现粤港澳三地合作筹办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历程以及交流交往交融盛景,促进大湾区文化交流与传承创新。
采写:南都记者许晓蕾 实习生周彩艳
